1、一定要等病治好了才能脱离呼吸机,叫你姥姥安心养病,吸氧对病人能减轻呼吸困难。
2、)保持良好营养状态:营养不良可降低呼吸肌收缩强度和耐力并影响中枢的通气驱动,若严重营养不良状态下撤机,机体将难于适应撤机过程中呼吸功耗的增加。故机械通气过程中需积极适当补充营养。纠正低蛋白血症,保持良好营养状态有利于撤机。
3、上了2个月呼吸机,可能会引起呼吸肌无力,即使肺功能恢复良好,在脱机前仍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过程(逐渐降低机器支持力度,间断试脱,直至完全脱机)。病人年龄越大,体质越弱,营养状况越差,这一过程时间会越长;如果肺功能终末期不可逆转,可能会终生无法脱机。
4、情况严重的人一般都是一天24小时不脱机的,如果情况不太严重的可以脱机的,但家里最好配一个血氧仪,戴在手上随时看看血氧,如果血氧低了就立马要带呼吸机。
5、有自主呼吸,脱离呼吸机后血氧饱和度95以上。能不能脱离呼吸机不是乱说的,我们都会试着停呼吸机,停了如果呼吸不上我们再接上去。请对我们有信心,医生治病是按照医学理论的,什么都有根有据。
6、老人有很多是COPD,这个跟补多少营养品都没有关系,肺功能及氧和已经不好了,所以只能带呼吸机。
吸氧浓度通常设定为40%~60%。一般可以先用80%浓度氧空混合器通气,此后根据氧分压PaO2逐渐调降。维持PaO2在6kPa以上即可。也可用氧饱和度仪监视SpO2指标。但是高于80%的氧浓度,长时间使用会造成氧中毒,给病人带来伤害。
以上我建议的氧流量是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,如果不使用呼吸机了,只使用制氧机吸氧,那么这时氧流量调到1-2L/min之间就可以了,不能还按照联合呼吸机一起使用那样调到4-5L/min。
您好,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!呼吸机和制氧机一起使用时,制氧机的流量需要开到4-5L/min,所以,如果要同时使用这两种机器,选购制氧机时需要买医用级5L的制氧机。
1、触发压力是当患者窒息时,呼吸机替代患者呼吸的临界点条件压力值。当肺部顺应性正常时,吸气压力峰值一般为10至20厘米水柱,肺部轻度病变时为20至25厘米水柱;肺部中度病变时为:25至30厘米水柱;肺部重度病变时为:30厘米水柱以上,RDS、肺出血时可达60厘米水柱以上。
2、呼吸机参数中的“触发压力”的含义。当患者窒息时,呼吸机替代患者呼吸的临界点条件。
3、是触发的意思,就是自主呼吸的触发条件。 某些通气模式在机器控制时,可以监控压力,流量,时间等参数,以便判断病人是否又自主呼吸,如果有,则支持病人自主呼吸,这些条件就是触发。
4、呼吸机ti是指呼吸机的触发方式,其中ti是英文trigger inspiratory的缩写。使用呼吸机时,需要让机器知道何时应该给予患者空气。ti就是指当患者需要呼吸时,机器如何感知并响应。ti分为压力触发和流量触发两种方式。在压力触发下,当患者的吸气压力超过了机器的压力阈值,机器就会立刻响应,给予患者空气。
1、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丧失。以下是关于脑死亡的详细解释: 脑死亡的定义 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的丧失,即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,无法唤醒,对外界***无任何反应。
2、分析:“脑死亡”诊断标准:①对外部的***和内部的需要无接受性、无反应性;②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;③诱导反射消失;④脑电波平直或等电位。掌握“临终关怀、安乐死***、死亡***”知识点。
3、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丧失。以下是关于脑死亡的详细解释:定义 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,即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,失去意识和对外界***的反应能力。这是一种医学上的死亡判定标准,意味着患者的生命活动已经无法通过自然的方式维持。
4、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永久性丧失的状态。具体来说,包括意识、呼吸、循环、对外界***反应等功能完全丧失,并且这种状态是不可逆的。以下是关于脑死亡的详细解释:脑死亡的定义 脑死亡是医学上一种严格的定义,指脑干和整个大脑功能的永久停止,即对周围环境的感知、对自身身体的控制等功能完全丧失。
5、脑死亡的概念,就是针对这种情况,最早于1968年由美国哈佛医学院一个由医师、神学家和律师等组成的关于脑死亡的特别委员会提出来的 目前,脑死亡的标准已经有几十种方案,并没有一个方案得到广泛公认。下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“哈佛标准”:。脑昏迷不可逆转。
出现意识障碍、呼吸衰竭会紧急给予气管插管,气管插管后何时拔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:经过强有力的抗感染、改善呼吸通气、纠正呼吸衰竭后,患者意识清醒,能够主动排痰时可以考虑气管拔管。
当撤离呼吸机后并不是马上拔除气管插管,要达到以下几个指征:首先,患者原发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,患者能有效的自主呼吸,通过复查血气分析呼吸衰竭的程度无明显加重。
气管插管的拔管指征包括两点,其一,患者最初留置管道的病因已解除;其二,患者已恢复气道自我保护功能,如咳嗽反射、咽反射等。若患者精神状态能够配合治疗,此时可拔除管道。拔管后还需进行相应护理,如定期清除分泌物,保证气道通畅。
拔除气管插管,首先要能够脱离呼吸机,脱离呼吸机要有脱呼吸机的指征,就是病人在低压力支持下还能维持正常呼吸,才能拔管。拔管之前要做两个试验:一个叫做咳嗽试验,拿一张白纸放到气管旁边,让病人使劲咳嗽,看能不能把咳嗽从气管里咳出来。
出现躁动,欲从床上跃起,此时应注 意保护患者,防止跌伤。(4)呼吸通畅:经常为患者吸痰,吸净口咽部的分泌物和气管插管内的分泌物。(5)肺部呼吸音清楚:患者宜取平卧位,头偏向一侧,若取侧位,易引起受压侧肺不张;听诊时肺部呼吸音清楚。
心脏问题,还有肺外问题都有这种可能性。所以一旦拔出气管插管以后,患者自主的呼吸功能需能够满足身体对氧气需要,而且能够有效的排出二氧化碳。有些病人尤其是年老的病人,一旦进行了气管插管会产生呼吸机的依赖,这个时候就需要锻炼自主的恢复能力,恢复后才能够进行相关的拔出气管插管的操作。
1、你好,脱机呼吸机的条件有很多方面。首先是肺部炎症得到控制,氧合指数明显改善到至少200以上,其次看其他方面,病人的心脏功能改善能够耐受自主呼吸,病人的咳嗽咳痰能力改善等等。
2、重症监护室,是专门收治危重病症并给予精心监测和精确治疗的单位。
3、肺炎的病人在重症监护室住多久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,肺炎患者如果症状重,出现呼吸衰竭、生命体征不平稳,需要进重症监护室治疗,有些病人缓解得比较快,生命体征转为平稳,3-5天后就可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。
4、急性肺炎的患者如果进入重症监护室,就提示病情非常严重,说明患者肺内的病灶非常大,因此肺无法进行正常呼吸功能,无法进行正常氧合,无法为人体提供充足氧气。患者就会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,会因为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、呼吸窘迫,或者呼吸衰竭。
5、重症监护室的病人一般都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,病情是很不稳定的。
关于脱离呼吸机条件,以及脱离呼吸机是不是有好转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